跨越山海,他将爱心带去城镇乡野;久久为功,他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作为哲学系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刘润东成绩优异,曾在2020—2021学年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取得年级第二名、2021—2022学年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取得年级第一名。曾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二等奖学金、北京大学吕林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青少年红十字会员、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多项荣誉。曾任海淀区红十字会理事、校常代会副会长、哲学系常代表、哲学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红十字会负责人、校学生台湾研究会负责人。
坚守初心是刘润东四年学习的关键词。在2020年春季学期由张梧老师开设的专业课上,刘润东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一下子被拉回了“感性的大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他展现了批判的魔力,也教会了他如何守住初心、拒绝虚无、抵抗麻痹。在选修了“经典著作研究专题”一课后,刘润东结识了导师徐春老师。尤其是和徐老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畅谈后,刘润东不仅为徐老师关于学术问题与社会现实独具慧眼的看法所深深地折服,更感慨于徐老师进行思想探索的一以贯之与谨终如始。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子就在他心头生根发芽:在获得推免资格后,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跟随徐老师深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2023年春季学期,刘润东有幸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助教,以及党性教育读书班领队、党的理论培训班领队,也由此对马克思的理想主义有了更加切己的体会。
刘润东在哲学系毕业典礼上代表本科毕业生发言
学习之外,刘润东还积极参与哲学系学生会的各项工作。202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创立110周年之际,刘润东与哲学系学生会的各位同学一道先后策划了北京大学第一届哲学节、第一届哲学主题夜奔、六次“社会·心灵·文化”讲座与学术沙龙,打造了“悦书荐读”“THINKER”和“学海泛舟”三个全新品牌活动,获得系内师生的广泛赞誉。此外,他将信息宣传作为促进工作、树立形象的重要抓手,开辟系刊《生生》电子版专栏,组织同学设计哲学系专属表情包与文创,成功传递了学生会“好声音”。
“哲苑春生”——北京大学第一届哲学节师生合影
走出燕园,志愿服务是刘润东生活中的关键词。他热爱乡村支教与扶贫事业,关心残疾群众与需要救济的重大疾病患者,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与校园内外各项志愿服务,努力促进校园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推广普及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并将“学史力行”作为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
在加入红十字会后,刘润东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策划“急救大讲堂”到启动校园心肺复苏培训计划,从主办防艾主题日到与团队“走出去”前往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宣讲红十字知识,从负责无偿献血活动、开创党员献血志愿者新模式到带领红会获评北京大学十佳社团、北京大学优秀志愿团队,刘润东在实践中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红十字不只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刘润东在北大附小进行红十字科普宣讲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刘润东第一时间支援家乡抗疫志愿服务最前线。回到学校后,他在参与组织系防疫志愿者团队之外,亦撰写了《北京大学红十字会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号召全校师生踊跃奉献爱心倡议书》。2022年寒假返乡后,他又再次投身于向已经感染新冠肺炎但缺少药物的农村老人免费提供退烧药的公益行动。目前,他的“志愿北京”服务时长已经超过1000小时。
刘润东在宁夏银川调研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刘润东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大潮中。除了前往福建宁德探索产业扶贫、来到河北迁安实地走访留守老人、远行宁夏银川聚焦新农业发展之外,他还定期为青海玉树、新疆托里等贫困地区捐书,相继在广东省汕头市雷岭镇鹅地小学、河南省兰考县范楼小学等地支教,努力让雷锋精神跨越山海、历久弥新。为了做到“学史力行”,刘润东持续参与助盲活动、为残疾群众带来党史学习分享会、组织学生骨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协助系党委开展专题培训,到联合党团支部走入革命圣地、邀请研究生青年标杆宣讲,带领师生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礼,他创新形式、久久为功,以更具感召力、参与度的方法让“守初心,担使命,同筑梦,创未来”成为每名学生骨干的共识。
刘润东参加支教活动
对刘润东而言,志愿服务是一首炽热且纯净的诗,是他用来体悟世界、坚守初心,以及践行在北大哲学系四年求学生涯中所习得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最好方式。他以灿烂的赤子之心对这份自己极为热爱的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努力朝着成为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目标踽踽求索、不断前进。
专题